为新兴领域党组织“头雁”赋能
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头雁”队伍。各地聚焦这一“关键少数”,从选拔机制、能力提升、激励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上海市崇明区委社会工作部制定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焕新”行动工作方案,明确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应具备良好政治素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我们鼓励选用青年骨干、业务骨干、高学历人才等优秀人选担任党组织书记。”崇明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注重加强后备力量储备,并将后备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党委人才培训体系,健全集中培训、岗位锻炼、动态跟踪等培养机制,强化考核评估。
安徽省马鞍山市坚持按照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群众满意度高,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的工作、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由所在党组织推荐,乡镇(街道)组织部门审核,乡镇(街道)党(工)委审批,县(区)委非公工委、开发园区党工委备案。大力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注重从企业出资人、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中选任党组织书记,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各地通过定制化培训赋能,解决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普遍面临的“党建业务不熟练、融合发展思路窄”等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聚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开展培训,采取政策解读、专题辅导、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课程,并将主课堂100名学员分成5个小组,重点围绕“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如何提高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分析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分享抓党建促发展的“金点子”,推动参训学员在研讨交流中取长补短、拓宽视野。
“我们调研发现,对于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很多党组织书记心里没底。”江苏省南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浩坦言。为此,南通市搭建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培训平台,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张謇企业家学院党委共同组建“新兴领域党支部书记学院”,统筹专家学者、优秀党组织书记、企业家等力量,重点聚焦“理论武装、党建实务、能力提升、精神传承”,坚持“问题+项目”导向、突出“课堂+基地”实训、实现“党建+业务”融合,构建系统化、精品化、分众化课程体系,努力让学员们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
各地还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有干劲、有奔头”,充分激发队伍活力。
浙江省温州市探索实施“双强红领”(党性强、业务强的党组织书记)培养体系,由高到低设置“一、二、三、四、五”5个“双强红领”等级,实行逐级晋升机制,其中一级、二级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评定,三到五级由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两新”工委评定,并配套建立对应待遇标准。同时,建立“双强红领”评估制度,每年对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通过;不符合条件的,视情降低考核评定等级;连续两次未通过的,取消“双强红领”书记资格。“在企业内,技术、销售、行政等不同岗位从业者都有自身的成长空间。”温州市级“双强红领”书记、康奈集团党委书记蔡发荣如是说,“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成长路径。”
在作用发挥上,各地引导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立足岗位创新实践,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抓得实,老树才能发新芽!”全国劳动模范、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庞卫华立足生产一线实际,打造“匠心”党建品牌,在生产研发车间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带领技术攻坚党小组精研“九道酱艺”的每个关键环节,破解工艺难题,实现古法酿造产品连续二十多年合格率达100%。他还联合周边6个村(社区)党组织成立共富联合体,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营”,带动村集体实现增收致富。同时,牵头打造沈荡酿造“非遗工坊”,通过“非遗研学+文旅体验”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